⑴、斗式提升机料斗带打滑:
1、料斗带张力不够,料斗带打滑,调整张紧装置,若张紧装置不能使料斗带完全张紧,说明张紧装置的行程太短,应重新调整。
2、斗提机**载时,阻力矩增大,导致料斗带打滑,此时应减少物料喂入量,并力求喂料均匀,若减小喂入量后,仍不能改善打滑,则可能是机内物料堆积太多或料斗被异物卡住。
3、头轮和料斗带内表面过于光滑,使两者间的摩擦力减小,导致料斗带打滑。这时可在头轮和料斗带内表面涂一层胶,以增大摩擦力。
4、头轮和底轮轴承转动不灵,阻力矩增大,引起料斗带打滑,可拆洗加油或更换轴承。
5、进料不均匀,忽多忽少,严格控制进料量,空载开车,逐渐打开进料闸门,由机座的玻璃窗孔观察物料面上升状态,物料面达到底轮的水平轴线时,进料闸门不能再增大。
⑶、斗式提升机料斗带撕裂:
1、一般料斗带跑偏和料斗的脱落过程较容易引起料斗带的撕裂。应及时全面的查清原因,
2、物料中混入带尖棱的异物,也会将料斗带划裂,因此在生产中,应在进料口装钢丝网或吸铁石,严防大块异物落入机座。
⑷、斗式提升机料斗回料多:
1、料斗运行速度过快,提升机提升不同的物料,料斗运行的速度有别:一般提升干燥的粉料和粒料时,速度约为1~2m/s;提升块状物料时,速度
为 0.4~0.6m/s;提升潮湿的粉料和粒料时,速度为0.6~0.8m/s。速度过大,卸料提前,造成回料。这时应根据提升的物料,适当降低料斗的
速度,避免回料。
2、斗提机导料板在出料口,料斗与导料板间隙应在10~20mm,不能太大,也不能太小,间隙大,回料多;间隙小,料斗与导料板相碰,无法运行。
3、打开提升机的机头上盖, 仔细观察提升机在工作中物料抛出后的运动轨迹。若物料抛得又高又远,已越过卸料管的进口,这说明机头外壳的几何尺寸过小。解决的办法是适当地把机头外壳尺寸放大。
4、若发现部分物料抛得很高, 落下来又达不到卸料管口时,说明料斗抛料的时间过早, 解决办法是降低胶带的运动速度。降低带速较简单的方法是将电机上的皮带轮缩小一些。
5、若发现部分物料抛出后落的很近, 不能进入卸料管,甚至倒入无载分支机筒内, 这说明料斗卸料结束的太迟, 解决办法是修改料斗形状,加大料斗底角或减少料斗深度。
6、若发现部分物料抛出后碰到前方料斗的底部,撞回机筒形成回料时, 这说明料斗间距过小,可适当增大距离。
7、若发现料斗在头轮的后半圆时尾部翘起,改变了物料抛出后的运动轨道,形成回流,这说明料斗高度尺寸太大,可适当减少料斗高度加以解决。
(10)、漏灰:
1、机壳全长法兰处密封垫损伤或漏垫,更换新垫,涂密封胶,重新拧紧法兰螺栓。
2、物料从机头、机座各缝隙处泄出,增加密封垫或涂密封胶。
3、投入物料的高差过大,增加了投料压力,需改变物料投入方法,增加进料的缓冲装置。
⑾、斗式提升机电动机底座振动:
1、电动机本身旋转不良,卸下转子检查静平衡。
2、减速机与电动机安装精度差,对中**过规范要求,进行重新调整。
3、电动机底座安装精度不够,水平度**过规范要求,进行重新调整。
4、头轮和尾轮安装有误差,需重新调整。
5、头轮和尾轮松紧度不适当,应再调整。
⑿、斗式提升机运转时发生异常音响:
1、斗式提升机机座底板和料斗相碰,调整机座的松紧装置,使胶带张紧。
2、传动轴、从动轴键松动,带轮位移,料斗与机壳相碰,调整带轮位置,把键装紧。
3、导向板与料斗相碰,修整导向板位置。
4、导向板与料斗间夹有物料,放大机座部物料投入角。
5、轴承发生故障,不能灵活运转,应更换轴承。
6、料块或其它异物在机座内卡死,停机清除异物。
7、传动轮条产生空转,调整胶带长度。 8、机壳安装不正,调正机壳全长的垂直度。